當您踏上這條橫亙於海岸與老城之間的街道——中山路步行街,您所感受到的,不僅是人潮熙攘、店鋪林立的現代商業氣息,更是一段關於城市興衰、文化交融與歷史流轉的故事。這條街道,始建於1925年,見證了 廈門 從海防要塞到通商口岸、從單純港口城鎮到現代旅遊城市的蛻變。

一、街道起源與歷史脈絡
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20年代。當時,廈門市政局為提升城市面貌,改善交通與商業條件,決定建設從港口碼頭延伸至市區的主幹道路。1925年中山路動工,1929年部分路段竣工。其路段連結港口(鹭江道)與市區主要街道,成為城市動脈。
由於其路段與當時通往海外的碼頭、華僑資源密切連結,中山路迅速成為經商、社交與移民返鄉的重要街區。其華侨背景、南洋回流資本使得街道兩旁大多建有「騎樓」建築,融合南洋、歐式與閩南元素。
「一條中山路,半部廈門史。」這句話正道出了中山路對於這座城市記憶的重要性。
二、建築風格與街區特色
漫步中山路,您會被兩旁連綿的南洋式騎樓所吸引。這些騎樓建築高聳於街道之上,底層為商鋪、上層為居住或辦公區,兼具功能與裝飾性。其建築材料多為紅磚、石材,加上西洋式窗花與中式雕花門楣,是近代華僑建築與地方文化交融的典範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山路為目前中國大陸「唯一直通大海的商業街」之一,西端靠近鹭江海岸,東端延伸進市區,形成城市與海岸相互交織的獨特地理格局。
三、文化底蘊與人文脈絡
在這條街道上,您不僅能感受到購物、吃喝的熱鬧,也能看到代表廈門近代史的建築與記憶。例如:陳化成故居、華僑銀行建築、天仙旅社 等歷史地點,都坐落於中山路片區,其背後反映華僑、商埠、文化融合與城市變遷。
此外,街區也保存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,如閩南南音、騎樓生活文化、老店鋪記憶。成為不僅是商業動線,更是一條可「閱讀」的城市文化通道。
四、旅遊攻略:行程安排與推薦亮點
【最佳旅遊時機】
春秋兩季(3-5月、9-11月)氣候宜人,是造訪中山路的最佳時機。傍晚時分,搭配海風吹拂步行街,既能避開正午陽光,也能欣賞街道夜景。若您傍晚抵達,建議先安排海邊散步、晚餐後再進入中山路夜逛。
【交通方式】
- 從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出發:搭乘機場巴士或計程車,約 30 分鐘可達中山路東端“中山路站”。
- 從 廈門火車站 或城內任一地點搭乘地鐵或公車,到「中山路/中山路步行街」站步行即達。
- 建議步行或騎樓下慢慢探索,街道範圍約 1.2 公里,沿街有許多小巷可深入。
【推薦路線】
建議安排如下步行路線:鹭江道→中山路西段入口→騎樓建築群觀察→局口街巷弄穿梭→中段古早味小吃午餐→東段文創店鋪→夜晚街頭燈光與海邊散步。每個區段都能讓您從歷史文化、建築觀察到在地生活一一感受。
【必吃美食與打卡點】
在中山路步行街,您不能錯過以下體驗:
- 傳統閩南小吃,如花生湯、海蠣煎、馬蹄酥。
- 老字號店鋪與文創品牌並存,如舊騎樓底下的攝影館、特色咖啡館。
- 建築打卡地點:華僑銀行舊址、大千旅社外觀、騎樓長廊夜景。
五、保護與再生:老街的新生命
近年來,廈門市政府大力推動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活化。自2017年起,該街區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;2022年入選「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」;2023年更被認定為第三批「全國示範步行街」。
在保護舊建築的同時,中山路也加入了新業態:文創店、體驗店、夜市演出等,使這條老街既保有歷史風貌,又充滿現代活力。城市、建築與商業在這裡相互融合、共生。
六、旅行貼士與注意事項
- 建議穿著舒適鞋子,街區以步行為主。
- 傍晚與夜間時段人潮更多,也是燈光與海邊夜景最佳時刻。
- 部分老騎樓建築早期未做現代扶手或坡道,行動不便旅客可選擇平整道路。
- 尊重歷史建築與當地生活,不隨意攀爬、標記或破壞騎樓外觀。
- 攜帶輕便相機或手機,騎樓的光影變化、街頭表演與夜景都非常值得紀錄。
七、讓中山路成為您廈門旅程的起點
當您走過那一段段騎樓長廊、進入老店鋪、捕捉騎樓下的光影、聆聽海風輕拂,那不只是一次購物或觀光,更是一場與城市記憶的對話。中山路步行街以其百年歷史、建築風格與城市肌理,成為廈門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地標之一。
對台灣旅客而言,語言上親近、文化上共鳴、風景上熟悉卻新鮮。建議您在廈門的旅途中,把「中山路步行街」列為首站,從這裡出發,逐步深入這座海島城市的靈魂。
※ 本文內容僅供旅遊參考,實際店鋪營業時間、街區活動、建築開放情況可能依當地公告變動,敬請旅客出發前咨詢我們確認。

發表您的評論